功能手机
编辑
主条目:功能手机
1992 - 2014年移动电话的发展
功能型手机(英语:Feature phone)是行动电话的主要类别。功能型手机拥有许多优点,所以能够满足许多族群的消费者要求。最早以蜂巢式基地台网路与手机之间进行通讯的电话网路,被称为“第一代”行动通讯(1G)。这也就是在西元1980至九十年代之时,于影视作品之中经常能见到被富贵阶级的人物角色所使用的手提式电话。在这一类行动通讯系统之中有名的先驱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马丁·库珀博士。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英语:Nordic Mobile Telephone)、类比式行动电话系统、TACS(英语: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但是基本上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频宽利用不充分。此种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时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这个时候,语音传播是模拟的,只能传输语音流量。由于受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模拟调变技术需要庞大的天线、以及积体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直到摩托罗拉推出StarTAC(英语:Motorola StarTAC)折叠式手机之前,这一类行动电话只能算是“可以移动”,仍无法达到“随身携带”的标准。
这种第一代手提电话在早期因为外型因素,经常被很多人称呼为“砖头”或是“黑金刚”。因为受到影视作品之中所渲染的印象所影响,这种体积巨大的老式手机在民间也素有“大哥大”之称。香港的花生油品牌狮球唛于1987年制造“大哥大”外形的水壶作为赠品,并且大行其道,所以香港人亦称呼这种手机做“水壶”,“大哥大”。[2]在早期刚引进第一代行动电话网路的当时,使用“大哥大”是为一种身份象征。以香港为例:于1985年,一部“大哥大”价值为两万九千港元,至1990年代,价值仍然达到一万三千港元。
台湾第一代的类比式行动电话网路于1989年由交通部电信总局引进,2001年11月正式退出电信服务市场。原来所分配的090、091字头门号,分别转为第二代GSM行动电话网路之下的0910、0911字头门号。
第二代行动电话(2G)由类比式语音通讯网路,演进为数位讯号交换通讯网路。它发端于西元1990年代初,于1990年代中期之后逐渐在世界各地普及,到西元2010年代中期仍在世界上广泛分布。通常这些手机使用欧洲规格的GSM、CDMA或者PHS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该类手机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时间日期等传送的手机通信技术,一般定义为无法直接传送如电子邮件、软件等信息;只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时间日期等传送的手机通信技术规格。在第二代行动电话网路的发展过程当中,为了适应日益增加的数据通讯需求,一些加强型的传输标准(又被称为2.5G或甚至2.75G)也依次在手机上得到支援,例如GPRS、EDGE和WAP服务。
台湾第二代的数位式行动电话网路于西元1997年由电信业自由化政策实施之后的几大业者分别引进,而经过频宽使用执照的延期措施之后。一些手机厂商也将自己的一些手机称为2.75G手机,其特色就是拥有比GPRS速率更快的EDGE功能。
智能手机
编辑
主条目: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 三星Galaxy Z Fold 3 以及 Z Flip 3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3G)自西元1990年代末期开始研发,于西元2000年代前中期开始在世界各国陆续开始服务,目前已经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第3代手机的开始目标之一是开发一种可以轻易地连接上网路,并能在全球通用的无线通讯系统,但实际上在最后还是逐渐演变出了多种不同的制式规格。目前在世界上主要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等规格在竞争。这些新的规格都基于CDMA(码分多址)技术,在频宽利用和数据通信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而在高速数据传输和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方面,于西元2007年10月新增WiMAX标准为第四种技术体制。
台湾第三代的数位式行动电话网路于西元2005年由历经合并和增设之后的五大业者所分别引进,在2010年起智慧型手机逐渐普及之后,已成为行动电话服务的主力。
3G的后续改良规格又被称为“3.5G”,它包括了HSPA(HSDPA、HSUPA)及HSPA+等技术规格,可以让使用者享用7.2M到42M的下载速率。在提供高速数据服务的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改善。3.5G手机偏重于安全和数据通讯,一方面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加强数据业务的研发,更多的多媒体功能被引入进来,手机具有更加强劲的运算能力,不再只是个人的通话和文字信息终端,而是更多功能性的选择。移动办公及对通讯的强劲需求将使得手机与个人电脑的融合趋向加速,手机将逐渐拥有个人电脑的功能,这方面在手机市场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四代行动电话网路(4G)是在西元2010年代中期之时世界上所普遍使用的高速行动网路,可分为TDD-LTE(分时型长期演进技术)、FDD-LTE(分频型长期演进技术)及WiMAX(IEEE 802.16m);而TDD-LTE、FDD-LTE规格在结构上已经进行了统一。第四代行动电话网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搭配能够上网执行各种网路服务的智慧型手机。第四代的行动电话技术将一般传统的语音通讯完全当作是数据封包加以传输,这是和之前第三代网路非常不同的地方。由于作为第四代行动网路终端的智慧型手机在功能上已经犹如小型电脑一般,因此第四代行动网路与其说是数位式的高速电话通讯网路,更不如形容为是一种可以随著基地台扩展使用范围的巨大网际网路服务网路。
台湾第四代的数位式行动电话网路于西元2014年开始服务,是以智慧型手机行动上网服务的新一代主力。预计在西元2017年将接收第二代行动电话网路撤除之后所留下的通信频宽。
4.5G采用 LTE Advance Pro,其概念由华为于 2014 年底首次提出,并于 2015 年 10 月被 3GPP 确认成为 LTE 的新标准。如名字所示意般,4.5G 是 LTE、LTE Advance 的进一步技术演进,亦是各大网络商进入 5G 前的重要一站。4.5G透过聚合载波、4x4 MIMO 以及256 QAM 等技术,网络商可提供服务的 4G 网络容量及下载速度会较以往更多更快,有助解决网络塞车等问题。
5G是4G之后的延伸,美国(高通)、中国大陆(华为)、韩国(三星)、日本(NTT)、欧盟各国等等都在投入相当的资源研发5G网络。西元2016年11月17日,国际无线标准化机构3GPP第八十七次会议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中国大陆华为主推PolarCode(极化码)方案,美国高通主推LDPC方案,法国主推Turbo2.0方案,最终短码方案由极化码胜出,之前长码由LDPC胜出,底层规格确立。5G网路预计即将于西元2020年时逐渐在各国开始布建并进入实测。
名称演变
编辑
移动电话在大中华地区从过往数种称呼,到现在流行以“手机”为主,香港学者汪惠迪研究认为,这是语言经时间演变、自我调节的结果:[3]
流行名称变迁
年份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加坡
上海
北京
1995年-1996年
流动电话大哥大
手提电话
行动电话
随身电话
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
1996年-1997年
大哥大
1997年-1998年
手提电话
流动电话
行动电话大哥大
手机
1998年-1999年
行动电话
流动电话
1999年-2000年
流动电话
手机
手机
手机
2000年-2001年
流动电话
手机
2001年-2002年
手机
备注
参照汪惠迪的研究制表,此列当时流行而非起源。
1997年正逢台湾大哥大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