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与图4:犬细小病毒抗原检测板,可以检测猫瘟。
若动物医院存在确诊或疑似猫瘟住院患猫,鉴于该病毒特点,应考虑进行严格隔离,否则有可能污染整个诊所(见图5及图6)。
图5.
感染性动物隔离区设施
图6. 住院猫
支持性护理
针对临床症状的治疗包括:
1. 输液治疗:静脉输液治疗并控制电解质水平十分重要(见附录1)。情况允许时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液(见附录2),因为这类宠物将在医院里住上很长一段时间,往往会出现低蛋白血症和外周性水肿。病情严重的猫需要重症监护(见图7)。
2. 抗生素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因肠屏障丧失而引起的细菌感染。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用是一种做法。
3. 肠外营养。
4. 止吐药:不仅要控制呕吐,还要防止患猫可能出现的任何恶心与不适感。
5. 输血:全血或血浆
图7. 重症监护区,收治病情危重的动物。
针对性抗病毒疗法
抗病毒化疗
猫干扰素ω:2.5 MIU/kg静脉注射,每24小时一次,连续3天。虽然已有相关的犬研究,但尚缺乏猫类的高质量研究证据。
被动免疫疗法
抗体输入:即皮下注射1-3 ml/kg的血清或同源血浆,这些血清或同源血浆源自感染康复动物或接种疫苗后高抗体滴度的动物。治疗前应事先确定血型。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高质量的相关研究。
预防
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FPV感染最有效的手段。出生后8到9周开始可接种减毒活疫苗,每3周注射一次,这样16周龄之后完成最后一次接种,1年以后再接种。所有家猫,即使是那些不在户外活动的猫,都应完整接种疫苗。
由于猫胎盘为上皮性胎盘,母体抗体会在妊娠末期传递给胎儿。所以为获得抗体,幼猫出生后的头8小时内充分摄取初乳十分重要。母体抗体水平从第10周开始下降。如果幼猫过早接种疫苗,被动免疫可能会干扰主动免疫。
基于此,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接种方案:
母猫喂奶良好的幼龄动物,建议在8至9周龄时接种疫苗,始终在16周后接种最后一剂。
出生后最初几个小时内无法获得乳汁的动物,建议在早期(7-12日龄)接种灭活疫苗,以形成中和抗体。
妊娠期母猫应接种灭活疫苗。
治疗患有逆转录病毒疾病的动物时,应注意以下事项:若健康状况允许,建议接种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可在接种三天内提供保护。根据专家们的共识,作者医院实施的一般疫苗接种方案如表1所示。
框1. 疫苗接种计划
» 首次接种:8-9周龄。
» 二针接种:12周龄。
» 三针接种:16周岁以后。
» 再次加强接种:1年后。
消毒周期
实施适当的消毒周期,尤其是在猫群体内,对根除病毒至关重要。病毒可在环境内持续存在长达一年之久。次氯酸钠(稀释漂白剂)可用作消毒以减少病毒数量。推荐在感染风险较高的地方建立无污染区,如收容所、猫舍、寄养家庭和动物医院等。
高免疫力血清
可提前使用此类血清预防可能的感染风险,但尚不清楚该方法的有效性。
猫干扰素ω
一项意大利实地研究发现,两组自然感染FPV的患猫,使用干扰素预先治疗的一组23只与未使用干扰素的另一组17只在存活率及临床症状上没有明显差异。
预后
在犬细小病毒感染中,白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单核细胞减少症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症均为预后不良的指标。若皮质醇、甲状腺素和血清胆固醇的浓度下降,预后会更为复杂。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死亡患犬中最常见的现象,如果还同时存在其他的病毒性、细菌性或寄生虫性疾病,预后更加不利。
虽然FPV的相应数据仍然有限,但猫这类相关研究将会进一步改善治疗方案,预测并发症,以及提高生存率。
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
» 在西班牙的Ventas猫科医院,作者对2004年至2010年间确诊为猫瘟的66只患猫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以检测FPV的风险因素。研究目的是尽量减少动物之间的传染,并找出与存活率有关的预后因素。
»猫瘟由抗原检测来确诊,该检测同时检测FPV和犬细小病毒CPV-2a和CPV-2b。
» 诊断时,所有患猫都接受了全血细胞计数、连续粪检,以及猫瘟病毒和猫免疫缺陷病毒的检测。完整记录的数据包括所有患猫病史,生活条件(多猫家庭、猫群、户外或室内生活等)以及疫苗接种和驱虫状况。患猫被分为未接种疫苗、按计划完整接种疫苗(包括从16周开始接种的最后一次疫苗),或未按计划完整接种疫苗。"
» 同时记录的包括发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及是否存在与其他疾病相关的症状。
以下是研究的一些主要发现:
疾病存活率为52%。多数动物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感染(81%),主要是在3-4月龄之间。然而,FPV在成年猫(18%)和无户外活动患猫(89%)中同样可见。在FPV患猫中,32%的猫接受过一次或两次免疫,但所有患猫均没有完整接种过疫苗,亦未在16周龄后接种过疫苗。
以下为患猫就诊时出现的主要临床症状:厌食(84%)、缺乏精力(59%)、呕吐(64%)与腹泻(54%)。
伴有呼吸道感染的患猫死亡率更高(80%)。
更多干货文章请关注宠医客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