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力保到退场:李达康命运背后的政治逻辑 2025-10-24
沙瑞金初到汉东时力保李达康,核心在于其无可替代的治理价值。彼时汉东刚经历赵立春时代的腐败积弊,高育良深陷 “汉大帮” 泥潭,政法系统被祁同伟渗透,能扛起经济复苏大旗的干部寥寥无几。而李达康在林城任上,将煤炭塌陷区打造成全省前三的经济开发区,这份 “搞经济的硬实力” 正是沙瑞金急需的政绩支撑 —— 反腐若拖垮经济,同样会引发治理危机。
更关键的是,李达康的 “问题” 与腐败有着本质区别。欧阳箐受贿虽与其有夫妻关联,但无证据表明他直接参与或分赃,且他早与妻子签订离婚协议划清界限;大风厂危机源于丁义珍的激进操作,李达康的责任在于监管疏漏而非主观谋私。加之他早年果断拒绝赵瑞龙批地请求,与赵立春家族切割的政治清醒,让沙瑞金看到 “可塑之才” 的底色。保下李达康,既是留住经济干将,也是树立 “容错纠错” 的用人导向,避免打击改革积极性。
矿工新村燃气爆炸事故成为压垮李达康的最后一根稻草,本质是其 “唯 GDP 论” 治理模式的总爆发。此次事故看似偶然,实则是他长期重结果轻过程的必然恶果 —— 正如大风厂危机源于光明峰项目的仓促推进,棚户区改造中的安全隐患,同样是为赶工期、冲政绩而被忽视的产物。此时沙瑞金已完成反腐攻坚,汉东政治生态趋于清明,对干部的考核从 “能干事” 转向 “干成事且不出事”,李达康的治理缺陷不再能被成绩掩盖。
更重要的是,政治环境已无需 “容忍” 其短板。易学习调任京州纪委书记后,形成了对李达康的有效监督,干部队伍中也涌现出更多既清廉又务实的新人。李达康的 “不可替代性” 消失,其 “一言堂” 作风、忽视民生的短板便凸显出来。事故发生后,若仍姑息迁就,既无法向遇难群众交代,也会动摇反腐建立的规则权威,“一撸到底” 成为维护制度公平的必然选择。
保留棚户区改造专员职位让其 “安全落地”,则体现了政治治理的弹性智慧。一方面,李达康虽负领导责任,但事故并非其主观渎职,且他在任期间确实推动京州经济提质增效,“功过相抵” 的考量让提前退休而非纪律处分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让他负责善后工作,恰是利用其执行力强的优势 —— 矿工新村的改造难题,仍需这位熟悉情况的 “老将” 收尾,这种安排既避免了人才浪费,也给了他弥补过错的机会。
从更深层看,这一结局是对 “改革者困境” 的回应。李达康式干部往往伴随争议:雷厉风行易伤民利,追求政绩易踩红线。沙瑞金的先保后调,既给了改革者试错空间,又守住了安全底线,最终以 “体面退场” 完成对这类干部的价值安顿,也为汉东的治理转型留下了反思样本。
最新文章
传承为笔,热血为墨——《中餐厅》第九季的非洲答卷
综艺
阅读13013
花裙承韵,风情入画——孟子义的复古明艳美学
明星
阅读18239
一日从警,终身为警——《毕正明的证明》里的热血坚守
影视
阅读14784
红发映夜,皮衣藏柔——张天爱镜头下的都市浪漫张力
明星
阅读15228
光影织就的白纱童话——张婧仪的少女心事与成长锋芒
明星
阅读1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