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5 日,央视 3・15 晚会曝光的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翻新销售劣质卫生用品事件,撕开了一次性卫生用品行业的黑色产业链。这起案件不仅是对消费者健康权的公然侵犯,更是对市场经济法治秩序的严重挑衅。我是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看了以后直呼“恶心”!有关厂家的做法令人发指,这一产业链涉及生产、流通、销售全环节的多重违法,暴露出监管体系的漏洞与企业责任的集体失守。
一、涉事企业:刑事责任与行政处罚的双重追责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的行为已构成《刑法》第 140 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其以每吨 260 元至 1400 元的价格收购正规企业本应销毁的残次品,通过手工分拣、重新包装后以七八千元一吨的价格售出,销售额巨大。若查证其销售额超过 5 万元,相关责任人将面临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销售额达 20 万元以上,刑期将升至 7 年以上,甚至可能面临无期徒刑。此外,若产品经检测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混入烟蒂、口罩等污染物),还可能触犯《刑法》第 146 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即使未售出也可定罪,最高可判处 5 年有期徒刑。市场监管部门还可依据《产品质量法》对其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值得注意的是,该企业通过减资规避债务的行为,并不能免除其法律责任。
二、上游品牌方:监管失职与共犯风险
涉事残次品源自自由点、嫚熙、Babycare 等多个知名品牌。根据行业规范,正规企业应对残次品进行切碎销毁处理,但希希公司负责人坦言通过贿赂企业员工获取完整残次品。若品牌方与下游企业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约定 “残次品仅限内部销毁”,则品牌方擅自出售行为构成违约,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更严重的是,若品牌方明知残次品可能被翻新销售仍放任其流入市场,可能被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共犯,需与希希公司承担连带刑事责任。此外,若残次品未按规定处理导致环境污染,品牌方还可能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追责。
三、电商平台与采购商:连带责任与监管失位
事件中,部分采购商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翻新产品,如某网店销售的 “自由点安睡裤” 销量高达 5.7 万件。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若未尽审核义务,放任 “三无产品” 流通,需承担连带责任,包括下架商品、赔偿消费者损失等。采购商若明知商品为劣质品仍销售,除需承担 “退一赔三” 的民事责任外,还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采购商与希希公司签订 “禁止二次销售” 协议作为 “防火墙”,这种规避法律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无法免除其法律责任。
四、消费者维权:多元途径与法律保障
消费者若购买到翻新产品,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55 条要求 “退一赔三”。若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身体损害,可依据《民法典》主张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电商平台若不能提供销售者真实信息,需先行赔付消费者损失。此外,品牌方如自由点虽声称已打击假冒产品,但未能有效阻止残次品流入市场,仍需对消费者权益受损承担相应责任。
五、行业监管与法律完善建议
此次事件暴露出一次性卫生用品行业的两大监管漏洞:一是残次品销毁流程执行不力,二是回收料再利用监管缺失。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生产企业的合规审查,建立残次品销毁的全流程追溯机制;修订《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明确禁止使用回收料生产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对于通过贿赂获取残次品的行为,应加大刑事打击力度,斩断黑色产业链的利益链条。同时,电商平台需强化入驻商家审核,建立更严格的产品溯源机制,杜绝 “三无产品” 流通。
结语
翻新卫生巾、纸尿裤的二次销售,不仅是对消费者健康的威胁,更是对社会信任的破坏。法律的严惩只是起点,唯有构建从生产到流通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与社会监督,才能真正守护公众 “最贴身的安全”。对于涉事企业和责任人,必须依法追究到底,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方能以儆效尤,重塑行业法治秩序。
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团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