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2公里!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 高压快充产业链迎爆发窗口

每秒2公里!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 高压快充产业链迎爆发窗口

来源:雪球App,作者: 基实录,(https://xueqiu.com/9544264998/327821178)

2025年3月18日,比亚迪在“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会上,正式推出全球首个量产乘用车“兆瓦闪充”技术,以最高1000V电压、1000A电流、10C充电倍率实现1兆瓦(1000kW)充电功率,峰值充电速度达“1秒2公里”,5分钟续航增加407公里,彻底打破电动车补能效率的行业天花板。这一技术不仅标志着比亚迪在电动化领域的又一次颠覆性突破,更将高压快充产业链推向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一、从“油电同速”到“车等人”

1.兆瓦级充电重构用户体验

比亚迪通过全域千伏高压架构和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电压等级1500V),将充电效率提升至燃油车加油的同等水平。实测显示,搭载该技术的汉L EV从电量7%充至17.65%仅需30秒,唐L EV在5分钟内从8%充至61.27%,续航里程增加357公里,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突破。

2.底层技术升级

比亚迪通过降低电池内阻50%、提升锂离子迁移速度,实现10C充电倍率,远超行业主流的6C水平。其自研的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系统最大输出功率达1360kW,支持双枪充电和智能升压技术,兼容现有公共快充桩,显著降低用户补能焦虑。

二、高压快充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1.技术倒逼产业链变革

800V高压平台已成为行业标配,而比亚迪的兆瓦级技术将推动产业链向更高电压(900V-1000V)迭代:

电池材料:需耐受更大电压压差和快速电流输入,固态电池、高镍正极材料研发加速;

热管理系统:液冷散热技术需求激增,电控系统硬件升级迫在眉睫;

充电设备:大功率液冷充电桩、高压连接器等核心部件市场空间打开。

2.基建布局加速

比亚迪计划三年内建设超4000座兆瓦闪充站,并通过技术共享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这一布局将推动充电网络从“补能节点”向“效率网络”转型,补能体系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壁垒。

三、三大核心赛道

1.上游器件与材料

高压连接器:永贵电器已进入比亚迪供应链,提供大电流液冷充电枪及线束组件;

碳化硅芯片:比亚迪自研车规级芯片量产,带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需求;

电池材料:高电压耐受性电解液、超高镍正极材料企业受益。

2.中游设备与系统集成

充电桩:泰永长征与比亚迪合作开发兆瓦级充电桩组件,具备全产业链研发能力;

热管理:液冷散热模组、高效热泵系统供应商迎订单放量。

3.下游应用与生态

整车制造:汉L、唐L作为首搭车型(预售价27万-36万元),有望冲击中高端市场;

电网协同:储能配套与智能电网升级需求凸显,虚拟电厂技术或成关键。

四、技术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1.基建成本与时间差:4000座超充站建设需巨额投入,若推进不及预期,技术优势将难以兑现;

2.电网负荷压力:兆瓦级充电对区域电网冲击显著,需配套储能和智能调度系统;

3.技术兼容性:现有公共充电桩改造难度大,短期内用户体验可能割裂。

五、聚焦确定性赛道

1.短期关注技术落地标的

高压连接器龙头:永贵电器(比亚迪核心供应商);

充电设备集成商:泰永长征(充电桩全产业链布局)。

2.中长期布局技术迭代红利

碳化硅与固态电池:天岳先进、赣锋锂业;

智能电网与储能:宁德时代(储能系统)、国电南瑞(电网调度)。

3.风险对冲建议

警惕技术迭代风险:优先选择具备软硬件协同能力的企业;

关注政策配套力度:充电站建设补贴、电网改造政策或成关键变量。

重新定义电动化竞争维度

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不仅是充电效率的突破,更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逻辑的重构——从“续航内卷”转向“补能效率竞争”。随着高压快充产业链的升级,具备技术先发优势的企业将主导新一轮价值分配。对投资者而言,需在技术红利与基建落地的博弈中,捕捉硬件升级、材料创新与生态协同的三重机遇,方能在高压快充的浪潮中锚定长期价值。

#比亚迪# #高压充电# #比亚迪预计一季度净利为2亿到3亿#

相关推荐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