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板
】
发布时间:2015-06-18
张家界市2015年营造林工作亮点
造林科
(2015年6月18日)
一、"裸露山地"造林绿化(桑植县瑞塔铺)
1、200亩荒山人工造林。在土壤贫瘠的地方挑客土;造林苗木用2-3年生大苗,带土球;载后浇足定根水;在小班边界栽植木荷作防火林带。2、300亩疏林地封山育林。顺山砍带,割渣,补植苗木。两项工作共投入劳力2900余个,栽植栾树、苗木木荷等苗木6.18万株,投入资金45万元。主要做法是坚持"四个一",即:讲究一个"全"字,强调一个"实"字,彰显一个"严"字,突出一个"促"字,确保了裸露山地绿化质量和进度。
二、"秀美村庄"建设(永定区尹家溪镇西尹村)
根据省林业厅制定的秀美村庄的建设大纲及要求,我区积极开展以西尹村为示范村的秀美村庄建设,重点实施了四大建设内容。 1、庭院绿化建设。庭院总面积4300平方米,其中可用于造林绿化的面积2220平方米,设计造林绿化面积2220平方米,根据地域特色、村民喜好、自然条件等选择了桂花、香樟、银杏、紫薇、罗汉松、石楠、等绿化树种,共栽植各类苗木994株。群众参与绿化意识强,全村87%的农户庭院、三家公司、两处学校、幼儿园的庭院均实现了绿化,农户庭院户均栽植珍贵树木5株以上。2、道路绿化建设。全村共规划道路绿化5条,道路总长度4700米,其中可用于造林绿化的长度3000米,设计造林绿化长度3000米 ,根据道路经过地段的环境现状、村民喜好、自然条件等因素选用香樟、桂花为行道树,株距为4米,香樟间种植红叶石楠,个别有水塘处种植垂柳或水杉,共栽植各类苗木1720株,道路绿化率达92%。3、公共绿地建设。根据公共绿地建设规划,该村在人口相对集中的7、10两个村民小组利用村庄现有的空坪隙地建有公共绿地2处,建设总面积为19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700平方米,铺植有草坪910平方米,步行道2条、长80米,青石板路1条、面积199平方米,共栽植各种大、小苗11000株。4、村容村貌整治。为加强村容村貌整治,该村制订有封山育林公约和环保卫生管理细节,教育村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积极参加健康丰富的文化活动,防止重大森林火灾、乱砍滥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占林地等生态安全事故发生。另外,还结合区直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抓好拆除整改污染牛栏猪圈和茅厕、清除违章建筑、规范广告路牌、设置垃圾收集点等整治项目,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绿色通道"建设(慈利龙阳公路)
龙阳公路绿色通道建设项目慈利段全长10公里,建设单位慈利县林业局。该项目遵循"设计大众化、质量精品化、效果园林化"的理念,将绿色通道建设和绿化微景观建设相结合。自3月12日-5月初,投资300万元,投工2000多个,完成了全路段(慈利)的绿色通道和4000平米的绿化微景观的主体建设。现已栽植桂花、银杏、紫薇、栾树、红继木、红叶石楠、茶花等大小绿化苗木9万多株。整体建设预计5月底完成。届时,该路段将会成为过往游客和当地群众的又一景点。
四、林木种苗培育(慈利县国有苗圃)
慈利县苗圃是县林业局下属的国有苗圃,是湘西北重要种苗生产基地,每年向本县和周边地区提供各类优质苗木500余万株。自2007年以来,该圃按照"强基础、育良苗、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投资120.4万元建设了100亩良种油茶采穗圃基地、投资115.5万元建设了140亩标准化育苗示范基地,年创销售收入400多万元,连续8年保持盈利水平。2010年以来,连续多年被省林业厅纳入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单位,2015年,被省林业厅确定为湖南省保障性苗圃和湖南省良种油茶采穗圃。
五、油茶产业发展(慈利县)
慈利县油茶面积最高时达19.67万亩,产茶油835吨,由于品种老化,产油率下降,打击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近几年,为促使油茶产业提质,我们多措并举,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科技支撑。建立良种油茶采穗圃、培育芽苗砧嫁接轻基质油茶苗,推广测土配方、集流蓄水、科学防病虫害等配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缩短投产时间;二是基地示范。五年来,全县累计创办油茶造林科技示范基地6处,面积达5000亩,展示了科技成果、组装了配套技术、传播了先进适用技术,提振了群众信心;三是拓宽融资。近几年,我县油茶产业建设投资达5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50万、企业投资3000万、大户等其他投资1250万,投资渠道呈现多元化。5年来,全县共计新造油茶高产林3万余亩,改造低产林1.5万余亩。
六、退耕还林建设(桑植县)
一、洪家关乡回龙村亮点(经济林)
洪家关乡回龙村渔潭边组位于贺龙水库旁边,2003年,该组22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统一规划,在贺龙水库边的石灰岩荒山上营造枇杷经济林106亩,因管护措施到位,2005年枇杷开始受益,平均亩产达1500公斤,年纯收入近39万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二、陈家河镇新街和彭家塔村亮点(生态林)
陈家河镇新街村和彭家塔村位于澧水中源两岸,距县城35公里。两村于2000年和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涉及农户84户,退耕还林面积达357.5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13.5亩,荒山造林44亩。营造的主要树种为杉木和桤木。由于造林地块连片集中,村、组管护得力,苗木长势良好,全部郁闭成林,堪为退耕还林样板。